其实中耳炎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大家知道怎么预防就好。要想预防我们就要对中耳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重甲表示婴幼儿感冒后患中二样的几率比较高,这是为什们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体的耳、鼻、口腔等是相通的,如中耳可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由于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完全,而且较成人的咽鼓管短、平直,口径也相对较大,所以一旦发生上感(鼻咽部感染),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诱发中耳炎。
半夜里,睡眠中的小宝宝忽然尖声啼哭,如果将他抱起则哭声减弱或停止哭泣,一旦将他放下平卧哭声又剧。这常常是孩子得了中耳炎的表现。
婴幼儿出现呕吐、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伴鼻塞时,鼻腔内的分泌物携病毒、细菌就会导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耳腔有液体渗出,严重时会流脓,并常伴发热。当孩子平卧时,渗出物积聚在耳室内,使之内压升高,引起剧痛;当将宝宝竖抱时,渗出物流出到鼻腔内,耳室内压减低,疼痛减轻。
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宝宝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婴幼儿由于不会言表,等到被发现时常常已较严重,故应以预防为主。如平时孩子一旦有呕吐,注意不要让呕吐物流入中耳;当孩子感冒伴鼻塞时,虽无发热,也应及时保持宝宝鼻腔通畅。可用口服滴剂,它能有效解除宝宝因感冒等原因引起的鼻塞,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的中耳炎,又没有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