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人往往不注意会使耳朵受到感染,比如受伤时可能不及时的处理伤口会导致耳朵受外部感染从而引发疾病,而这种疾病我们称之为中耳炎,中耳炎会导致人们听力下降还会出现其它等症状。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会中耳炎进行护理呢?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中耳炎护理一、耳部的防护。
随着气温的逐步攀升,夏日很快就会到来。游泳自然成了不少朋友的首选消夏方式。不过游泳时千万不要让耳内进水。对于已经患有中耳炎的患者来说,在治愈前最好不要游泳。
中耳炎护理二、感冒早治疗。
感冒久拖不治其实是患中耳炎的原因之一对于已经患有中耳炎的患者来说,一定要预防感冒。如果一旦患上感冒就一定要抓紧医治。
中耳炎护理三、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
已得了感冒,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前孔,轻轻地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
中耳炎护理四、游泳时擤鼻不当,或潜水、仰游时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从鼻腔侵入中耳。
初学跳水如果没有掌握好头部姿势,使耳对着水面跳下,可压破鼓膜。因此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
以上是生活中有效护理中耳炎疾病的两种措施,希望在大家学习的同时也能引起对中耳炎疾病的重视,除了上面介绍的两方面护理以外我们日常生活里饮食情况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在疾病到来时才注意它的危害,提早的预防也是相当重要的。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健康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