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鼻炎呢,患上鼻炎以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可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于鼻窍;可由鼻入肺,肺经伤则肺失宜降,故见鼻塞,肺气失宜降,可致气滞血瘀,此时鼻塞症状加重。肺气素虚,正气无力驱,邪外出,易凝聚壅塞鼻窍,而迁延不愈。小儿可因脾虚,运化水湿之力不健,致流涕不已。 现代医学认为: (1)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及其邻近病灶。 (2)物理或化学刺激:嗜烟酒过度,生活或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粉尘、化学气体,以及过热、过冷、干燥、潮湿的空气等,长期接触并刺激鼻腔粘膜,造成粘膜损害而罹患本病。 (3)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维生索缺乏等。内分泌失调,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长期情绪紧张或精神负担过重: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鼻腔黏膜反应性充血。 慢性单纯性鼻炎演化为肥厚性鼻炎过程中,中间有—过渡阶段,因而两者无论是临床上还是在病理组织改变上,均无明确的界限。 慢性单纯性鼻炎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可引起下述改变:①鼻腔粘膜深层血管扩张,尤其是下鼻甲海绵状血窦最为明显,导致鼻甲肿大;②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多;③血管和腺体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慢性肥厚性鼻炎在单纯性鼻炎的基础上,病变继续发展,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鼻腔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质肥厚,其中以下鼻甲最为明显。鼻甲粘膜可发生结节状、桑葚状甚至息肉样改变。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体质锻炼,提高鼻粘膜对外界环境和温差改变的适应能力。要注意防尘,防高温,不吸烟,不酗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肺虚邪滞 鼻塞多为间歇性,时轻时重,鼻涕色白而粘,量多,遇寒加重。或伴气短乏力,大便溏薄等症。 [治法] 补肺益气,祛风通窍。 [方药] 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6克,白术12克,防风7克,太子参16克,桔梗7克。鼻塞重者加路路通12克;头痛者加蔓荆子12克;鼻涕较多者加白芷12克,薏苡仁25克,冬瓜子16克。 2.气滞血瘀 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粘稠,不易擤出,嗅觉迟钝。伴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鼻粘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葚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对一般滴鼻剂收缩反应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治法] 养血活血,祛风通气。 [方药] 当归芍药汤加味:当归12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川芎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薄荷7克,辛夷花12克,蝉衣7克。鼻塞较重者加地龙12克;小蓟12克,路路通12克,石菖蒲12克;涕多头重者加白芷12克,蔓荆子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慢性单纯性鼻炎 以根除病因,消除粘膜肿胀,恢复鼻腔通气功能为宗旨。 (1)血管收缩剂;如用1%麻黄素液滴鼻,o.05%盐酸羟甲唑啉滴鼻等。 (2)封闭疗法,可用o.5%普鲁卡因,作迎香穴穴位封闭,亦可作鼻丘或下鼻甲封闭,每次1毫升,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3)中西成药:如千柏鼻炎片、鼻炎丸、鼻宝等。 (4)硬化剂下鼻甲注射:用上述治疗无效时,可选用50%葡萄糖、15%氯化钠、5%鱼肝油酸钠或80%甘油等硬化剂,作下鼻甲注射液。 (5)病因治疗:找出全身或局部的致病因素,予以治疗。改善周围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慢性肥厚性鼻炎 以缩小鼻甲,恢复鼻腔通气功能为原则。鼻腔粘膜尚能收缩者;治疗方法基本与避性单纯性鼻为相同。效果不明显者,可作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3.手术治疗 对鼻腔粘膜不能收缩者可使用,电灼、电烙术。在下鼻甲经表面麻醉后,用多用离子治疗仪的电极在下鼻甲上由后向前划痕烧灼,深至粘膜下。术后1个月如效果不佳者可再次手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息内样变者,可在局麻下行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玉米须50克,鸭跖草35克。鼻塞加天胡荽7克,头痛加苍耳草35克,川芎16克。 (五)针刺穴位疗法 (1)体针:取穴迎香、印堂、上星、合谷、颧髎、攒竹、风池。体虚易感者加足三里、百会。 (2)耳针:取穴神门、肺、脾、内鼻、肾上腺。 (六)饮食疗法 (1)辛夷花苏叶饮:辛夷花6克,苏叶9克,姜、葱适量。先将上4味分别洗净,一起放人锅内,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即可。每天1剂,连服3~5剂。本方具有疏风解表、通窍的作用,适用于慢性鼻炎邪滞鼻窍证。 (2)桑菊杏仁粥;桑叶9克,菊花6克,甜杏仁9克,粳米60克。前2味药煎水去渣,加入甜杏仁、粳米煮成粥即可。供早餐食用,每日l剂,连服3~7剂。本方具有清热散风通窍的作用,适用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期。 预防与护理 (1)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血液瘀滞,并增强体质,避免感受外邪。 (2)积极治疗急性鼻炎及邻近病灶等。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避免粉尘的长期刺激,戒除烟酒。 (3)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此鼻塞较重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入耳,引起中耳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