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0》将人格障碍分为8种类型,即偏执型、分裂样型、社交不良型、情绪不稳型、表演型、强迫型、焦虑型和依赖型。据统计,从“网络成瘾倾向人群”的人格障碍种类来看,“逃避型人格障碍”人数最多、“攻击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而男性成瘾者易患人格障碍。
之所以男性容易对网络上瘾,是因为男性在成年生活中较少有机会表现情感,不擅于宣泄,时间长了就可能把这种情绪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中。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联谊会等与他人进行交流的“社交型”,比搜索信息和新闻、购物、视频下载等“单打独斗”的“非社交型”患有更为严重的人格障碍。
研究发现,在人的成长期,心理上需要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但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素”,孩子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很多网络成瘾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而中国青少年往往存在着较少有机会游戏、缺少同伴,同时有些家庭缺失了父亲给予的父爱,让孩子失去了来自规则和秩序的自控能力。
因此,在治疗网瘾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他们潜在的内心需求,从根本上治愈他们的人格障碍,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也认为人格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一般在青少年期定型,以后即不易改变。另外的研究又发现,儿童期的某些气质特点与成人期的某些人格障碍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