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化脓菌侵入中耳而发病。侵入途径有二。一是病菌通过鼓膜外伤而进入中耳。一是患鼻炎时擤涕过猛而使含菌的鼻涕通过耳咽管侵入中耳。病菌侵入后引起中耳粘膜肿胀,以及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
如果治疗不及时,即使是普通感冒引起的。也可影响今后的听力。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又不祛除病因,听力长期受损的可能性更大。鼻咽部肿瘤不及时就医的后果当然更要严重得多。
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去就医,治疗得当,很快就能恢复。常用麻黄索滴鼻,使鼻咽部和耳咽管粘膜消肿,恢复耳咽管的通畅。一旦空气能进入中耳,中耳积聚的液体可被吸收。若效果不明显,可加用耳咽管吹张法。如果仍不见效,还可进一步治疗。假若耳咽管的堵塞并非感冒所引起,则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是耳闷、耳鸣、听力减退和头部沉重感。若用手掌捂住外耳孔,按压几次,听力可短时好转,不久就依然如故。耳部一般不痛,也无其他不适。
阻塞耳咽管的病因除感冒时耳咽管粘膜发炎肿胀使管腔变窄或堵塞以外,还可能是鼻息肉、肥大的增殖体或鼻咽部肿瘤。
中耳是一个含气的腔,仅靠耳咽管与鼻咽部和外界相通。耳咽管一旦堵塞,中耳所含的空气逐渐被粘膜吸收,引起中耳内气压降低。此时,鼓膜内外的气压不复平衡,引起鼓膜内陷。中耳的低气压还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渗入中耳腔,形成渗出性中耳炎。但因积聚的液体不含病菌,所以不会化脓。
急性中耳炎是冬季常见的耳病,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种,通常是感冒引起的并发、继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这两种急性中耳炎都会造成听力受损。